道是無形的
1、道可以被定義嗎?
禪宗或許可以被恰當地描述爲:中國道教的胡椒粉和印度佛教的鹽被日本人混爲一體(胡椒粉尤其多)。值得懷疑的是,禪宗佛教是否該被稱爲哲學。許多禪宗的追隨者一再強調,與一套有認知意義的命題相比,禪宗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系列態度,一組確定的經驗。我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,但像很多其他的說法一樣,也可能是言過其實了。我確實認爲禪是一種“途”,而非某種“主義”,但我不覺得禪完全缺乏主義。而且,在我看來,被禪宗明確強調的事情之一是,超驗的觀念具有內在的正確性;確定的是,超驗與內在是一致的。這一節禪經中最明確地對此進行了表達:
野禽啼枝頭,聲攜杜宇事。
山花爛漫時,意帶其香息。
而且,在一則著名的禪宗問答中,“超驗性是內在的”這一點已經明之又明。有人問禪師,“道是什麼?”禪師答道:“是你每日所思”。
有人可能會問,“如果道只不過是人的每日所思,那爲什麼要稱其爲道;爲什麼不直接叫它‘每日所思’?”
要遵守邏輯地回答這個問題是極度困難的。首先,我認爲,說“道是你每日所思”意味着“道只不過是你的每日所思”是一種錯誤的闡釋。我幾乎認爲,在“道是你每日所思”這句話中,“是”這個字的作用是將“道”和“每日所思”置於平等的位置上。我寧願說,道是你的每日所思以及更多。其實,在關於道的著作中,道是早於天地的。所以,你的頭腦先於天地而存在嗎?也許真的是這樣,不過誰知道呢?無論如何,我發現,“道是你每日所思”這個說法,非常有啓發性。當然,不能想得太過死板。
然而,你也許會繼續問,如果道僅僅是某人的每日所思,爲什麼不直接叫它“每日所思”,卻還要稱其爲道?而且。還是那個問題,究竟什麼是道,該如何定義道?
文字已經以很多不同的方式被翻譯表達了。上帝、自然、絕對、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礎、太虛、途徑、道路,等等。也許我最喜歡的一個定義是:“讓事物成爲事物的理由”。但我要問:對於這些定義而言——愉快與啓發性的定義——真的能澄清道的概念嗎?而且更進一步地,真的有必要澄清這個概念嗎?
有人說,“道”一詞是不可翻譯的;還有人說,道是不可定義的。第一個說法令人奇怪嗎?你們之中,有誰知道一門外語之中,有些詞匯只能用英文進行近似表達,卻無法找到對應概念的?現在讓我們考慮“道是不可定義的”這個說法。這引起了很多以“思想者”的身份自豪的人的嚴重懷疑。但這樣的懷疑正確嗎?很多人會武斷魯莽地說,除非一個人可以定義其術語,否則人根本不知道人在說些什麼。沒錯,確實有奇怪的說法認爲,無法界定一個人話語的含義,只不過意味着話語沒有意義。我覺得,對於這一點,我們應該參考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明智的話語:“不要尋找意義,要尋找使用!”這可能是這一問題的關鍵。雖然我還可以更進一步,說意義就是使用——至少真正的意義就是使用。對我而言,一個術語的真正含義是其所有用途的總和、以及人們對術語的所有聯想。這些怎麼能在一個短短的定義中全被包含呢?因此,我認爲,如果你真的想找到像“道”這類詞的真意——如同那些道書作者使用這個詞時的意義——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像“定義”這樣的捷徑。爲了理解“道”這一術語的真正含義,必須要在其千萬種使用方式裏取樣。但這還不夠。要理解道這一概念,還必須精通道的書畫(也許甚至還有書法)——在這些作品中,道的感覺已經得到具體傳神的體現。總之,要理解“道”,必須徹底浸淫於道的哲學與藝術之中。
在你完成這些之後,在你已經將數千種“道”一詞的用法採樣之後,你也許可以試試,聰明地爲這些不同的例子總結一個單一的定義出來。但是,就算你成功了,你的定義對於那些沒有體驗過你那些活生生的經歷的人來說,只不過是絕對的空殼!
2、道在何種意義上是真實的?
有人可能會聲稱,道只能通過神祕體驗才能被了解。那麼神祕體驗到底是什麼?幾乎無人不知審美經驗的含義,但是神祕體驗又是什麼呢?它們可能是相關的,不過我不覺得它們相同。對我而言,神祕體驗與審美經驗的區別,就像它於幽默感的區別一樣。
但神祕感是什麼?神祕體驗又是什麼?是一種浮動不定的經驗?還是某種什麼東西的經驗?如果是某種什麼東西的經驗,那這種東西是現實的還是只存在於想象之中?
這個問題始終伴隨着如此巨大的爭議!很多神祕主義心理學家做了各種長度的證明,表明神祕體驗不是什麼真實的體驗。他們描繪道,神祕就像那些情緒不安的人一樣(通常是精神分裂症或者歇斯底裏症),這些人將他們在真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轉移到了其想象世界。另一方面,神祕主義的維護者(通常是哲學家,而非真正的神祕主義者)用了同樣篇幅的證明,試圖說服我們,神祕主義者的感覺確實是真實的。那麼,誰才是正確的?神祕感知究竟是真是假?
好了,現在假設有兩個人,有一個是音樂家,另一個對音樂一竅不通。他們正在聽同一主題。不懂音樂的人坦言,“我聽到音符,但沒聽到旋律”。音樂家則信誓旦旦地說,他聽到了更重要的東西——旋律!那麼,這個音樂家聽到的“旋律”到底是什麼?記錄本身——聲波——在物理意義上,公認地,是被音樂家和不懂音樂的人以同樣的方式聽到的。那麼,旋律本身到底是什麼呢?它是真實的,還是只存在於意識或者想象之中?真是奇怪的問題!我認爲,說它只存在於想象之中,是一種嚴重的誤導;音樂家說,他聽到了旋律,這不僅僅是只存在於想象中的東西。不,聽到的旋律的的確確是現實的,盡管說它是否存在於腦海中是一個更加微妙的問題,是我不能回答的問題。無論如何,我覺得,當我說“旋律是真實的”時,沒有多少人會不同意。我認爲,談論道是否是真實的這個問題,更是類似如此。真正的道教徒(或者信奉其他宗教的神祕主義者,乃至無神論神祕主義者)直接感知他們所謂的道(或者上帝、自然、絕對、宇宙意識),就像音樂家直接感知旋律一樣。音樂家不需要對旋律的存在有“信心”,也不需要依據聖經來確定旋律的存在;他顯然擁有關於旋律的直接經驗。一旦聽到旋律,就不可能再對其生疑。
道究竟是怎麼被直接感知的呢?嗯,旋律是如何被直接感知的呢?通過聽感?不全是吧!物理層面上的聆聽過程顯然起到了必要的作用,但這並不是事情的全部。不懂音樂的人的聽力可能像音樂家一樣好,然而音樂家體驗了不懂音樂的人聽不到的旋律。所以,我們在說“聽旋律”的時候對“聽”字的使用,與我們說“聽聲音”的時候相比,涉及到更加廣泛與微妙的意義。關鍵是,“旋律”不僅僅只是一組聲音;“旋律”意味着聲音具有某種共同的模式,或曰某種意義上的上層結構。
大概有人會說,道無非是物理宇宙罷了。這說法就像聲音與旋律一樣,也缺失了類似的關鍵點。按照這種說法,旋律也無非只是一組聲音罷了。與此相比,不如說,宇宙承擔了等同於道的分類關系,就像對旋律的記錄承擔了旋律本身一樣。